原創2055
【七絕‧裝睡叫不醒】
大凡打了花心子,
裝睡斯人叫不醒。
惹問市庸天下事,
夏蟲怎得語冰渟。
圖:網絡 文:凌子卉
2025.08.06.
莊子: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
當一個人決意要作出裝睡的舉動,任你如何呼喊也不能讓他“如夢初醒”。
同樣,當一個人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,他的任何行為都有他的理由,哪怕是傷害了別人,也不會在乎別人的感受,連一句表示歉意的話都沒有。
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,他會讓你覺得醒著是錯的。
莊子說:“世俗世人都喜歡別人跟自己相同,喜歡別人順應自己,而厭惡和自己不同的人,從而排斥異己,這是因為人有一個自我意識和唯我心態。”
有這樣一個笑話:
一個主人對新來的女傭說:“如果你不介意,以後我就叫你阿芳,這是我以前女傭的名字,我不喜歡改變我的習慣。”
女傭回答說:“我很喜歡這個習慣,如果你不介意,我就叫你牛二先生,因為這是我以前主人的名字。”
這個笑話告訴我們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意願,一個人不應該一直“裝睡”,對別人的意願也要作出相應的理解與回應。
莊子說:“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,拘於虛也;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,篤于時也;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,束於教也。”
井裡的青蛙,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大海,是因為受到空間的限制;夏天的蟲子,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冰雪,是因為受到時間的限制;迂腐的人,不可能跟他們談論大道,是因為教養、見識的束縛。
生活中,我們都有“勸人”的經歷。
誰沒有幾個朋友和親近的人呢,看到朋友親人做得不對或者誤入歧途,提醒一下、規勸幾句本是無可厚非的,這也是做為親朋好友的一種責任和義務。
不過,“勸人”有時更像做生意,不僅是你願意賣,更要別人願意買。
他本要往東走,你偏勸他往西去,被勸者當然感覺不爽,不聽或者聽不進去的情況自然很正常。
如果一個勁地絮絮叨叨,沒完沒了,自己覺得費神費力、心都操碎,可是對方就是不聽,弄得自己一肚子委屈,而別人一臉的厭煩,這就沒必要了。
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。
同樣,你永遠無法說服一個大腦打了死結的,頑固到骨子裡的人。
來源:京博國學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