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

原創 793 【七絕.三斤狗與三伯公】/ 三斤狗一夜成为三伯公的故事


原創  793
七絕.三斤狗與三伯公】/凌子卉
世俗從來笑賤貧,三斤狗喚困窮民,
換代敬三伯,多得親兒醉飽人。

《竹枝詞》/.張芝田
困極誰憐范叔貧,鄙夷盡喚狗三斤。
明朝改口稱三伯,為子金多羨煞人。

沒聽過“三斤狗”的故事,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客家人!
講述客家故事 |一個專為梅州人打造的平臺,相信你一定會深深愛上這裡。
聯繫微信/QQ956780044客家梅州編輯  圖片源於網路 轉載請注明來源

“三斤狗”
這在我們梅州地區絕對是一個響噹噹的名號。原鄉本土的梅州客家人一般無人不知無人不曉!若是換了外鄉人,還得懵幾圈,三斤狗還是還六斤貓呢!

哈哈,所以今天就和大家重溫一下關於三斤狗的故事吧!
在梅州,關於“三斤狗”有這麼兩句客家俗語:“上夜三斤狗,下夜三伯公”;“有錢三伯公,麼錢三斤狗”(註:麼錢即沒錢)。意思其實差不多,說的都是人情冷暖、世態炎涼的真人真事。這個故事還被創作進很多山歌影視作品當中,在客家地區廣為流傳,幾乎是家喻戶曉。

話說清朝乾隆年間,嘉應州(今梅縣)鬆口小黃沙村有個人叫李三雄,身材瘦小,母親生下他只有三斤九兩重,因此,這“三斤九”便成了他的花名(綽號),因為客家話“九”和“狗”發音很相似,一來二去也被叫成了“三斤狗”。而他因為家境潦倒,也不敢與人計較,只好逆來順受,年長月久,“三斤狗”這個綽號就人盡皆知,原名李三雄反而被人遺忘了。

三斤狗做泥水匠,到了30多歲才娶了個“二婚親”,生了個獨子,名叫阿發。三斤狗對兒子說:“阿發,在家只有一同餓死的下場,不如出門去闖一闖,上村水客義叔剛回來,你就跟他過番(即隨水客到南洋馬來亞大吡做錫礦工人)去吧!”

兒子很精靈,也有志氣,臨別時流著淚說:“阿爸莫愁,涯(我)過番後一定要賺大錢,若無光景不回家鄉。”三斤狗雖然擔心兒子的未來命運,但也滿懷希望,說:“阿發,你放心去吧,一定要同阿爸阿媽爭氣……”

孩子過番後,五年毫無音信,三斤狗也不覺五十多歲了,依然艱難度日,因為三斤狗窮得叮噹響,鄰居如有雞鴨走失,衣服吹走,薯芋被偷,總是誣賴三斤狗。

有一天,三斤狗沒米下鍋,想起阿梗伯姆是村裡的大戶,便去向他借米。可是儘管三斤狗在阿梗伯姆面前講盡好話,卻一粒米也沒借到。三斤狗垂頭喪氣地回到家裡,坐在椅子上長籲短歎,不一會阿梗伯姆帶著族中的兄弟叔侄到來,厲聲喝問:“三斤狗,你竟敢偷我的金釵!”三斤狗先是一怔,接著便說:“誰偷了你的金釵!”阿梗伯姆不由分說,便下搜查”。族中兄弟將三斤狗的房屋徹頭徹尾地搜查遍了,也沒有發現金釵,可是,阿梗伯姆仍不死心,一口咬定金釵給三斤狗偷走了。三斤狗百辯難脫,氣憤地說:“到社官壇去起誓!”又說:“如果我偷了阿梗伯姆的金釵,行到半路都會跌一跤。”於是。阿梗伯姆和族人隨同三斤狗到社官壇去發誓。

三斤狗受了冤屈,心中憤憤不平,氣得連走路也發抖。當他跨過一條水圳道時,一不留神跌落圳道裡去了。於是,大家譁然,都說社官真靈。從此,三斤狗便戴上一頂“賊”帽子。

還有一年的年三十日,全村上下鑼鼓聲聲,爆竹連連,可是,“三斤狗”連一個錢買豬肉都沒有,心急如焚,愧無三牲拜祭祖宗,無奈何硬著頭皮向賣豬肉的阿二賒了一斤豬肉,原塊放在鍋裡煮。誰想到這時來了個債主,一登門就開口討債:“三斤狗,年三十日了,今年的久債該還清了!”三斤狗哀聲說:“張老闆,年三十日了,我家還沒有米落鍋,哪有錢來還債呀!”正當這時,一陣風吹來了肉香味,張債主走近灶鍋,揭開鍋蓋一看,便大笑說:“三斤狗,你沒有錢還債,卻有錢買肉!”三斤狗急忙辯解說:“那是賒來祭祖的。”“你要祭祖,我也要祭祖!這塊肉當作抵債吧!”張債主說著就把肉抓在手裡,向門外走去,正要出門時,聽到三斤狗歎道:“人家有肉過年,我家無肉湯過年。”“那個刻薄的張債主,聽了三斤狗的話,回轉身來,抓一把爐灰撒在湯裡,神氣地說:“這湯也要抵債!”三斤狗只好吞聲飲泣,和老婆早早上床睡覺。但是,又饑又寒又氣,怎能睡得香。

半夜時分,突然,一陣急促的敲門把三斤狗驚醒了,只聽見有人低聲叫道:“阿爸,我回來了。”三斤狗聽見是兒子的聲音,不由心頭歡喜,但一下子又想到“無錢百子千孫也閒情”。便又冷冷地說:“你既回來,有無賺到錢呀,麼錢就等賺到錢才轉來。”兒說:“阿爸,你快開門呀,你一開門保准開心!”三斤狗趕緊起身點亮燭火,開門一看:阿發手提大提包,後面站著四個挑夫,地上放著四擔“番貨”,滿面笑容。

大年初一,天剛亮,祖公廳裡便忙碌起來,敲鑼打鼓舞獅子,貼上春聯放鞭炮,家家戶戶把準備好的豬頭、全雞、鮮魚三牲及糕餅糖果茶酒,擺上供桌,三斤九父子來不及備辦祭禮,便用大盤小盤裝滿花邊祭拜祖先,花邊壓得桌子都搖晃,他說桌子不平,忙拿了幾個花邊去墊桌腳。這一著驚動了全村男女老少,都紛紛擁進祖公廳看熱鬧,大家一見三斤狗按多(客家話“這麼多”的意思)花邊,便都改了口,聲聲“恭喜三伯公”,左一句三伯公右一句三伯公,三斤狗一概不應,大笑說:“昨夜三斤狗,今朝三伯公,三斤變三百,大得閒快喲。”

此時,有人建議說:“今日年初一,請三伯公講幾句好話好不好?”大家皆鼓掌,三伯公心裡想:“以前窮,就喊我三斤狗,今日有錢了,就這麼奉承,我也奚落你們一番,看你們怎樣?”於是乾咳一聲說:“既然大家按看得起涯,涯就講幾句吉利話吧!依我看,今年閏四月,大吉利事,我想全姓人口按多,難免會有餓死的、病死的,我看頭要緊的是,老人杠(即抬棺大木杠)要先買便兩條,大銅鑼要買便一副來。”大家聽到這不吉利的話語,竟毫無反感,異口同聲說:“三伯公講個著(說的對),三伯公講個著。”

以後,大家為了巴結三伯公,東家請,西家請,三伯亦不辭,有請必到,每當飲至醉飽時,便大笑說:“多謝我兒子,多謝我兒子。”人家皆不知其語含諷刺,被渠占去了便宜。
清朝本地詩人張芝田有《竹枝詞》詠此事:困極誰憐范叔貧,鄙夷盡喚狗三斤。明朝改口稱三伯,為子金多羨煞人。

這在我們梅州地區真是老掉牙的故事了,但它告訴我們的道理值得大家永遠銘記:鄰里之間要互相關照,不能狗眼看人低。因為三十年河東,四十年河西,風水輪流轉,窮苦人家也有發財的時候,所以在別人時運不濟的時候不能看低人家,而理應想辦法照顧他們……





三斤狗一夜成为三伯公(王映楼 廖小蓉 唱)客家山歌


凌子卉刊於1.8.2016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